2025-09-12 14:59 编辑:亿欧网
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,影响着我国超3亿人,且疼痛群体趋于年轻化,市场需求巨大,预测2025年国内疼痛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。与此同时,慢性疼痛治疗领域亟需新理念、新解决方案,以突破传统药物和手术局限,填补临床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。
在此背景下,慢性疼痛创新器械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——北京新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新云医疗”)宣布完成B+轮融资。本轮融资由道彤投资领投,泰州天使基金、乾丰投资等跟投。
新云医疗成立于2016年,专注于运用医疗科技解决慢性疼痛治疗痛点,通过“产学研医用”一体化模式,推动产品管线持续创新突破,从无创经皮电刺激设备,到微创介入器械、有源植入器械,多款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垄断,取得AI闭环脊髓电刺激等前沿技术的革命性突破,将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精准、安全、有效的治疗手段。此轮融资为新云医疗带来新的资本助力,也再次印证资本市场对公司商业化能力的信心。
慢性疼痛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、慢性腰背痛、糖尿病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疾病,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,其发病率持续增长,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。在美国,每年因慢性疼痛导致的负担高达6350亿美元,远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。在中国,2023年慢性疼痛相关疾病住院患者高达2615万例,仅疼痛科收治的患者人数就提升了35.1%。
“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,疼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,疼痛问题变得非常突出。中国企业运用前沿技术解决疼痛问题,有助于减轻社会负担,减少家庭支出。”新云医疗创始人&CEO赵云谈及瞄准疼痛赛道的意义。
国家对疼痛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,202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疼痛综合管理模式,同时推动疼痛科建设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三级医院疼痛科覆盖率达到92.7%。慢性疼痛还与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一起被纳入了慢病管理。
然而,慢性疼痛领域存在着一个明显矛盾,尽管有数百种治疗方法被提出,但部分患者仍未获得有效的疼痛缓解。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例,其作为常见的难治性疼痛,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,约50%的患者不能充分缓解疼痛。疼痛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,更有效的镇痛手段是临床刚需。新云医疗从临床痛点切入,在微创介入、神经调控赛道布局具有技术差异化优势的系列产品,进一步提高临床镇痛效果。
脊髓电刺激(SCS)是治疗疼痛最常用的神经调控技术,通过将电极置入脊髓硬膜外腔,利用电流刺激脊髓,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,继而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。SCS较药物治疗有可逆、无副作用等优势,是疼痛科的核心技术之一。目前国内SCS年手术量约2000例(永久植入率约为20%-30%),对比美国年植入5万-7万例(永久植入率达60%以上),渗透率提升空间非常显著。
然而,全球SCS领域几乎被国外巨头(如美敦力、波士顿科学、雅培)垄断,代表行业前沿的闭环技术壁垒森严。国内现有的开环SCS由于固定输出刺激、依赖人工主观调节参数等,难以适应患者日常活动中的刺激需求,导致临床疗效偏低和不稳定。
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,尤其是AI在医疗领域的跨越式发展。新云医疗看准时机,深度融合AI、脊髓接口等技术,创新研发出国内首款“AI闭环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电刺激系统NewStim®”。NewStim®在软硬件技术层面都做了系统升级,可根据实时测量的诱发复合动作电位(ECAP)信号自动调整刺激参数,使人体疼痛区域被电脉冲激活的神经纤维数量始终维持在恰当水平,确保患者在不同体位和活动下均获得稳定、有效的疼痛缓解。
NewStim®的出现打破了国外企业长期垄断SCS技术前沿的状态,宣告中国SCS技术进入世界领先的水平。
谈及为什么选择闭环技术,赵云解释:“我们希望开放思维,走在最前沿的科技上,去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。脊髓神经信号是人体重要的‘数据池’,利用AI闭环技术感知神经信号,我们可以聆听电刺激与脊髓的交互对话,从而进行精确调控。这种信号测量次数每天可达400万次以上,意味着呼吸、心跳等活动所产生的轻微变化,都可被灵敏捕捉到,实现精准化、个体化的疼痛治疗。”
此外,原来患者永久植入SCS后要定期返院调参。但有了AI加持,三方平台和医院可以高效对患者进行术前规划和术后管理,实时调参也可远程完成,有效减轻医生工作负担,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。另一方面,AI对闭环SCS系统最大的贡献在于可以通过群体数据,让样本库不断积累,完成模型库的建设,最后反哺AI模型,持续迭代系统。
除了神经调控产品,新云医疗自主研发的“一次性使用腰椎管狭窄微创术减压套件NewMild®”,属国内首款用于开展经皮影像引导下腰椎减压(PILD)手术的器械。该产品的临床试验已在国内医院最具影响力的疼痛科启动,意味着新云医疗为PILD手术正式引入国内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,惠及更多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。
应用NewMild®开展PILD手术
“我们的研发创新,在于产学研医用模式的应用,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。” 赵云介绍到,所谓的“产学研医用”,是与国内外知名的医院、高校、科研院所深度合作,打造科学研究驱动、工程研发转化、产业化应用、临床验证与反馈、用户场景导向的“五位一体”模式,以确保持续创新的能力,在市场中占据优势。目前,新云医疗已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、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共同承担了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“AI闭环植入式脊髓电刺激器研发”,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研发了多款新型医用材料。
在全球化背景下,“走出去”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也在新云医疗的未来规划之内。此轮融资完成后,公司将重点投入以下几个方向:
1)产品路线:推进NewStim®、NewMild®等产品研发进程,进一步拓展神经调控产品的技术覆盖范围(如周围神经电刺激产品),通过创新通道(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)推动产品注册上市;
2)技术深耕:基于“不要分散、做精做专”的原则,集中优势打造精准慢性疼痛管理产品;
3)全球化布局:推动神经调控产品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和注册上市,让国产化疼痛治疗器械走上世界舞台。
未来,新云医疗还希望在全球逐步建立患者和医生的疼痛教育体系,提高公众对疼痛与治疗手段的认知。“这个产业的发展跟教育密切相关,如果大家意识到不能忍痛,了解治疗疼痛的好技术,整个行业就能进一步发展。所以我们的使命是‘致力于为人类免除疼痛提供产品和服务’,这不是单一提供产品,还要把教育等服务结合起来,真正做好‘免除疼痛’这件事。”赵云诠释了公司使命背后的涵义,并对未来有更大的“野心”——成为慢性疼痛领域的标准制定者和生态领导者。
道彤投资合伙人林祯成表示: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,慢性疼痛诊疗需求呈现刚性增长。新云医疗长期深耕疼痛领域,凭借差异化的技术布局和高效的产品开发能力,研发打造了多款创新型疼痛管理器械,如闭环脊神经刺激器与黄韧带切除微创套件等,显著提升先进疼痛治疗技术的可及性。我们坚定看好新云医疗持续为行业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,并将长期陪伴公司推动创新产品走向全球市场。
泰州市天使投资基金合伙人张筱燕表示:我们长期看好慢性疼痛非药物赛道的产品布局,新云医疗凭借扎实的研究基础与清晰的产品路径,率先在国内闭环脊髓电刺激等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,为慢性疼痛治疗提供了有效、安全的新方案,并有充足能力确保核心技术持续创新。我们期待新云医疗系列产品的临床进展和适应症的扩展,惠及更多患者。
文章来源:亿欧网